2022年11月29日下午14:00,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六十六期于厚学楼909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祝栋林教授作题为“流域治理探讨:乡村振兴—共建流域生态家园”的讲座。讲座由陈阿江教授主持,社会学系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祝教授首先从全国流域治理的大背景开始介绍,列举了太湖流域等六个典型湖泊流域治理的具体措施,指出全国流域治理形势具有全局性和紧迫性两大特征。紧接着,祝教授对距离最近的太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展开本次的演讲主题。2007年至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土地格局剧变,生态用地侵占严重,水域面积仅占1/13;湖荡湿地面积锐减,植被退化严重,近二十多年来消失的湖荡占总面积的近30%;太湖流域底栖动物以及营养盐健康评价等级较低。十五年来太湖流域全面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许多地方要完善,因此河流生态修复、面源治理成为关键。“十四五”规划提出“精准治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的治理模式正在酝酿。
讲座第二部分,祝教授围绕“流域管理技术”进行讲述。通过对“河长制”的介绍与思考,引出核心问题:河长如何决策和公众如何参与。对决策问题,祝教授对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路线做了详细讲述;对参与问题,则是参考了国外河流治理的先进经验,即以公众咨询、演讲等途径开展的公众参与活动。最终在原有的河湖治理新模式上补充了三点:生态银行与绿色金融项目的框架设计;流域共治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和推动公众参与的市场机制。对此,河流治理的中国方案有以下四点:负责制定规则的河长制度、负责决策的智慧河湖管理、促进行动的可持续社区建设以及负责资金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讲座第三部分,祝教授分享了他在从事的长三角生态家园共治行动的相关工作,并列举了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流域共治分会的六项工作内容。最后,祝教授对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期望社会学系持续推进流域共治模式研究,探索中国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讲座的结尾,参会师生向祝教授就刚才所谈踊跃提问,祝教授一一进行解答。最后,陈阿江教授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并对祝教授再次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愉悦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杨梓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