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上午,“环境与社会论坛暨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三十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401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建设,做题为“黄河治理思路演变的探讨”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主持,公管院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第一部分,杨教授从自己治河50年的工作经历谈起,为我们认识黄河提供了关键的线索。他谈到,黄河的最大特点源自其流经的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形成至今仍有争议,“水成说”与“风成说”皆有;黄河的命名或许并不因为其水色偏黄,而是与黄色在古代“五色”中的居中位置有关;黄河的治理机构自西汉始设,明朝后逐渐固定,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则诞生于1946年,与国共双方关于黄河归故问题的谈判有关。
讲座的第二部分,杨教授从黄河的地理条件出发,介绍了黄河的主要问题和重要的治理工程。他谈到,黄河有“三善”:善淤、善决、善徙,黄河的问题就是水少、沙多。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曾引发了移民安置、泥沙淤积、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之后的小浪底工程则吸取了三门峡的经验教训,为调控洪水起到重大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讲座的第三部分,杨教授重点讲了黄河的“汛”,并总结了治理黄河的理念、方法。首先,他讲述了自己在今夏河南暴雨和1975年大洪水中自己的亲身经历。接着谈到黄河的汛主要和气候有关,分为夏汛、凌汛、桃汛。最后,他介绍了“1493”治河理念,即一个目标: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四条标准:河道不抬高、大堤不决口、河水不污染、不断流,三种手段以及九条措施。当前,应对黄河的水少问题,有节水和借水两种方法,沙多问题则通过上游水土保持、中下游泥沙清理和入海口应用工程措施保障通畅的方法加以治理。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与杨建设教授进行了积极探讨,并以热烈掌声感谢杨建设教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徐婧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