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水与社会”论坛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举办,并于腾讯会议线上同步开展。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举办,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和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包智明教授主持召开。
论坛开幕式由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致辞。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水与社会”论坛的开展情况。河海大学陈阿江教授首先回溯了中国历史上人与水的关系,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本届论坛所收录的22篇论文中,包括水域治理、水污染的传统议题,也包括政策、制度治理方面的新议题,最后陈阿江教授对论坛与会者表示感谢,并预祝第三届“水与社会”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安徽大学、中共嘉兴市委党校、重庆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以及河海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论坛共设立四个单元,分别为“治水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河流治理与保护”、“环境问题与灾害”、“环境政策”。四个单元分别由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河海大学陈阿江教授、河海大学陈涛副教授、河海大学胡亮副教授主持。河海大学黄齐东副教授、安徽大学耿言虎副教授、中共嘉兴市委党校陈国强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邱婕等20位报告人围绕各项议题依次进行了发言,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荀丽丽副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郝亚光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王雨副教授针对发言内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在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荀丽丽副研究员提出,中国强烈的对生态干预的模式在黄河治理方面表现明显,强调要关注到黄土高原缺水区反映出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郝亚光副教授,主要探讨魏特夫所提出的“治水社会——东方专制主义”的互动逻辑在深度中国调查中的适应度,研究发现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与魏式的“想象”不符。然而,中国的治水组织即次生型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王雨副教授,针对公地悲剧现象,提出“制度拼图”的构想,对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提出“寓治于产”和“无为而治”的概念,指出要从传统文明中学习,挖掘生态智慧,强调“巧治”,反对“重治”。
此外,其他高校和机构的老师和同学也作了精彩发言。中共嘉兴市委党校陈国强副教授介绍了水环境治理与运作。重庆科技学院社会学系程鹏立副教授,探究关于页岩气开发使用的水力压裂法是否会诱发地震这一新议题。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常巧素,以案例研究对水费乱象、水利共同体难以重建进行了分析。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高新宇副教授,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总结了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演进的逻辑与未来走向。云南财经大学杨晓曦老师讨论对洪水的利用问题,从小河流洪水的研究中得出启示和借鉴。
论坛闭幕式由河海大学陈阿江教授主持,云南民族大学包智明教授对此次“水与社会”论坛进行了闭幕总结。包智明教授对参与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并肯定了此次论坛的论文质量,希望继续加强交流,提高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水平,期望学术共同体的更好发展。至此,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水与社会”论坛圆满结束。
(童欣、刘静雯供稿)
图1:线上会议情况
图2: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图3:“水与社会”论坛现场
图4:陈阿江教授主持致辞
图5:包智明教授闭幕式总结
图6:黄齐东副教授论坛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