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俊教授:国家与农村的环境治理

发布时间: 2019-07-01

2019年6月27日上午,“环境与社会论坛暨河海社会学论坛(第八十九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909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邀请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张金俊教授做题为“国家与农村的环境治理”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涛副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农村环境治理的起点;二、农村环境治理的阶段;三、国家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走向与研究。

首先,张老师以自身调研经历中的两个小故事引出了“国家与农村的环境治理”这个话题。关于其具体的开始时间,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曲格平等专家认为,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代表着国家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开始;蔡守秋、杨朝飞认为正式开始的时间应在建国之后;而周学志则认为国家对农村的环境治理始于1956年。张老师以建国后农村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以及建国后出台的环境政策文本为依据,采取了其中的第二种说法。

其次,张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国家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阶段与任务。张老师指出,“国家对农村的环境治理”是一个很大的选题,因此需要将研究范围缩小,落实到一个“点”上。以“环境政策文本”这个“点为例,王西琴老师、金书秦老师分别提出了五阶段论和四阶段论。而张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三阶段论:第一,农村环境政策体系的萌芽阶段(1949-1977);第二,农村环境政策体系的构建阶段(1978-1999);第三,农村环境政策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2000-)。

最后,张老师提到了国家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走向与研究。一方面,农村环境政策体系目前有三个走向,即一体化、专业化与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推动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反映了农民对国家在农村环境治理上大有所为的强烈期待,张老师指出,生态宜居乡村的科学内涵、指标体系、政策设计、社会过程和实施路径、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等均可以作为重要的学术研究议题。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张金俊教授为众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施嘉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