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进副教授:石羊河流域农村家庭可持续生计研究

发布时间: 2019-03-29

2019321日下午,“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七十六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909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进副教授做题为“石羊河流域农村家庭可持续生计研究”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顾金土副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李勇进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石羊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及社会治理概况,指出了该流域的重点治理目标,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研究问题。研究基于石羊河全流域视角,利用家户层面的两次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对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的脆弱性环境与背景、五类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结果、政策与制度等关键要素按上、中、下游的地理区位进行分区分析、区域比较分析和下游跨时比较分析,特别关注了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颁布实施后,下游民勤绿洲农村家庭生计要素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最终在分析农村家庭可持续生计面临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途径,同时为我们做环境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李勇进副教授以图片的形式对石羊河流域的基本概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尤其侧重对两次调查的样本村所在的地理位置选取进行解释。同时,李勇进副教授还介绍了脆弱性外部环境与背景的三个要素:变化/趋势、打击/突变与季节性,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对石羊河流域的人口、资源、经济趋势做了详细分析,强调了沙尘暴是民勤绿洲边缘区最大的打击/突变。

接着李勇进副教授从公众感知的环境与背景入手,对上游、中游及下游分别进行了严重程度分析和态势分析,通过技术处理,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上中下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感知差异,包括沙尘暴、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资源短缺;同时,李勇进副教授对公众感知的环境问题的变化态势进行了跨时比较分析,包括2010年、2012年两个年份。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显示:从脆弱性外部环境与背景来看,普遍的水资源短缺、依然严峻的下游沙尘暴问题和全域人口的老龄化问题都是研究区农村家庭 可持续生计的障碍因素。可以通过将生计方法纳入综合水资源管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以及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等对策途径,来应对上述生计障碍,提高农村家庭生计应对环境与背景脆弱性的能力,提高农村家庭的福祉。

再次,李勇进副教授从五类生计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计策略与结果、政策与制度对石羊河流域家庭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得出与之相对应的分析结论与对策。

基于五类生计资本的研究,在人力资本方面,提升石羊河流域整体的人力资本,需要政府和家庭的协同作用;在自然资本方面,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全流域上、中、下游民众普遍感到的严重、地下水在下游生产用水中的比重严重减少、下游农村家庭耕地面积显著减少等众多问题,需要贯彻“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生态保护治理方针和在全流域农村地区持续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在物质资本方面,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物质资本的资金投资力度和多元化实体产业技能培训去克服障碍因素;在金融资本方面,可以试图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增加劳动技能培训、简化贷款程序以及严格审查政府补贴申请资格等路径,来应对研究区农户金融资本发展存在的障碍;在社会资本方面,可以通过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农民全面知情、充分参与,自觉自愿的全方位参与到流域各项治理工作中来。

基于生计政策与结果的研究表明:政府在考虑生态环境治理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当地农户的生计,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产业农业,加大农资补贴,完善市场并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提高打工者的劳动技能。从公众对政策的感知研究来看,公众感知到流域治理政策的区域不公平性,会转化为农村家庭可持续生计在政策方面的障碍性因素,因此政府要充分调研流域治理政策对不同地理区位的农户生计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内容,减少政策影响的不公平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借读,消除公众对政策的不共性的误读;同时要根据流域治理政策,对承受了发展不公平性的公众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

最后,李勇进副教授对整个石羊河流域家庭可持续生计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该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政府和公众之间,流域的上、中、下游之间应该互相理解,进而增进合作,采取相关路径,切实提高全流域农村家庭生计的可持续性。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勇进副教授为众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吴晓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