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经纬副教授:中国大陆居民社会福利态度

发布时间: 2019-01-04

20181226日上午,“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七十一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401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邀请到了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和经纬副教授做题为“中国大陆居民社会福利态度——来自入户调查的实证研究”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首先,和经纬副教授以俄罗斯公民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抗议浪潮举例,指出社会福利改革直接拖累政治声望,并以美国奥巴马的医保制度为例,指出福利态度与社会撕裂的关系,这两个事例体现了国外公民对社会福利关注度高。随后,和经纬副教授阐述了相关的主流理论:“自利”论、“意识形态”论、“制度安排”论。从“自利”论分析,影响公民对社会福利态度的因素有社会阶层、职业状态、行业、性别、教育水平、年龄、收入等;从“意识形态”论分析,指出社会公平、共济、社会团结、利他主义等社会价值为公民支持西方福利国家提供坚实的基础;从“制度安排”论分析,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影响公民对社会福利的态度。

其次,和经纬副教授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一是东亚社会福利体制下公民的福利态度的研究较少;二是多数已有研究把社会福利体系当成一个整体,忽视了社会福利的复杂性;三是多数已有研究的因变量是公民对政府干预社会福利的期待,而忽视了社会福利态度的多维性。并阐述了中国大陆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强调市场经济改革下中国对社会福利的迫切需求。

最后,和经纬副教授以广东省珠海市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普通公民的社会福利态度、“五险一金”缴费者的社会福利态度及其他因素为因变量,运用描述性统计、OLS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以及Ordered Probit模型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西方主流的结论认为公民福利态度主要由其在社会中的物质性结构位置决定,中国人福利态度的分野主要仍旧是个人层面的现象,并得出社会公平和收入再分配的积极态度为社会福利体制提供了充足的民意基础。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对本次精彩的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冉美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