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下午,“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七十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401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黄蕾副教授做题为“重金属全过程风险评估与管控研究”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张虎彪副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黄蕾副教授首先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视角,并在这个视角下对全过程风险评估进行了概念的解读,从我国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我国的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现状两个方面作了研究背景阐释,并就此进行了重金属全过程风险评估与调控模式的构建,结合三个案例解决了重金属污染健康评估与调控的关键问题,为我们做环境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黄蕾副教授对重金属全过程评估与监控研究的关键概念做了详细的解读。她指出全过程风险评估是包括从源头释放到介质转运最后到受体暴露的整个过程评估,如何实现风险管控,就要同时做好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是与教育水平、人口特征、经济水平、风险可控度、风险了解度等息息相关的。黄蕾副教授把概念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使得看似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了起来,生动形象。
接着黄蕾副教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的重金属污染在时间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集中爆发态势。通过对全国矿区数据的基本分析对我国不同矿区潜在的生态风险、健康风险、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价,以As为例,将分析的方法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并针对矿区重金属污染调控提出了调控建议:要对铅锌矿区和锑矿区两个矿区,Pb、Zn、Cd和As四种重金属进行重点调控,把儿童作为重点保护人群,对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和辽宁进行重点调控,同时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监控和管理,加强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矿区重金属污染源普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力量。
而我国的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现状表现在:重金属在环境中分布广、不易察觉,后期处理处置成本高而导致的迫切需要对重点区域和敏感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识别关键管理节点,从源头进行针对性风险调控;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健康风险评价的操作指南;我国以防范为前提的健康风险评价实践还没有深入开展;我国在环境风险管理实践中没有考虑公众风险感知和可接受水平等。因此,需要对重金属全过程风险评估与调控模式进行构建。
最后,黄蕾副教授提出了“4M3R”模式,涵盖了全过程评估与监控,从污染源到环境介质到受体进行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感知与可接受水平评估分析。并具体列举了三个案例:一是对铅锌矿风险评估与调控研究,案例二是对铅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平及政策效果评估,案例三是对镉污染溯源及风险评估与管控风险。其中详细介绍了案例一的整个监控过程,从重金属的污染源识别、多环境介质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人群暴露调查与评估、人群健康风险估算、公众风险感知调查与风险可接受水平估算、人群健康风险调控策略六个方面详细做案例分析,特别侧重了与社会学相关的心理测量范式问卷调查论述,关注了儿童铅暴露的健康风险分析,得出要在总体管理的基础上,优先控制污染物,把控关键节点重点区域人群与暴露途径,通过社区组织定期体检、宣传健康知识等进行风险交流的监控策略。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黄蕾副教授为众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吴晓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