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晚上,“河海社会学论坛(第六十一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401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做题为“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背景、案例与应用”的主题讲座。此次论坛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毅杰副院长主持,众多师生参加并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陆杰华教授指出20世纪以来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数量在迅速增加,2000——2050年中国正处于跑步进入老龄化时代。2017年60岁的老年人口数超过2.4亿,2050年将超过4.8亿。老龄化并不可怕,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当前中国老人的健康问题却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患病率较高,3%生活不能自理。因此,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因素影响健康长寿?如何通过更好的了解老人的健康影响因素来减少照料老人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如何通过家庭代际转换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来缓解迅猛增加的老人健康照料的经济负担等一些列问题。
其次,陆杰华教授对分析框架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老龄健康研究采取跨学科的分析框架,主要从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宏观社区水平,个人与家庭的中观水平和遗传基因因素的微观水平进行分析老年群体的健康影响因素。而具体对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的框架包括宏观环境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和社会经济环境(社会不平等,医疗服务等);社会经济方面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慢性病状况等。
接着,陆杰华教授介绍了调查研究的设计。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基线调查于1998年进行,随后的跟踪调查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进行。CLHLS基线调查和跟踪调查涵盖了中国31个省的23个,被调查的23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天津、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涵盖区域总人口在1998奶奶基线调查是9.85亿,在2010年总人口为11.53亿,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1998、2000、2002、2005、2008-2009、2011-2012和2014年七次跟踪和递补调查,累计入户访问96805次,同时访问了跟踪调查,观察间隔期间死亡老人的直接家庭成员,访问了26701位65岁以上已死亡被访老人的死亡前健康状况,医疗照料成本与生活质量等重要信息。
然后,关于数据的分享和开发应用,陆杰华教授指出CLHLS的调查数据已向广大学者与实际工作者们全面开放。截止2017年11月初,2382人正式注册为数据的使用者;全国各地各单位与国际学者们应用本项目的数据资料的成果包括:出版专著9本;在国际SCI和S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232篇;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42;已有39位博士和61位硕士利用该项目数据撰写与学位论文答辩;递交给各项相关政府机构的政策咨询报告38篇等。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的使用者只需从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网页上下载数据和使用协议。双方签署数据使用协议后将无偿提供。
再次,陆杰华教授对调查研究部分案例进行了简介。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因素分析,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洗澡、穿衣、室内活动、吃饭、上厕所、控制排便等,这些能力的逐渐丧失造成老年人残障。残障老年人的护理照料需求包括个人自理,家庭的照料和社会的保障。中国老年人致残障的前五位慢性病分别为:中风及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或肺炎等)、骨科、心脏病。案例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各省份高龄老人ADL完全自理能力的发生机率在(0.33-0.8)之间波动;ADL个体因素有慢性病,认知,躯体健康以及情绪;慢性病中的痴呆,中风,骨科等疾病应该引起重视;ADL宏观因素有自然环境,医疗状况,主食结构,城镇贫困发生率四个因素。因此,陆杰华教授提出要正确认识老年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资源的使用关系。
最后,陆杰华教授指出了跟踪调查的主要原则和所追求的目标。老龄健康跟踪调查的三个基本原则为:旨在改善老年健康而深入研究的科学性;关爱老人的服务性;有利于基层疾病预防与老年健康促进工作的应用性。社会行为环境因素和老人健康与家庭幸福因果关联,其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着老龄健康和家庭幸福,深入开展老龄健康社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老龄健康干预效益,更好的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陆杰华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未兰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