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下午,河海大学邀请到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葛怡博士做了题为“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新视角”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本次讲座葛怡博士主要讲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葛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社会脆弱性热点和社会脆弱性基本研究命题。社会脆弱性是个体或人类社会的内部特性和素质,也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物,它决定着人们遭遇灾害等不利事件时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社会脆弱性热点包括强调特定的群体、组织和国家在灾害中不同的暴露程度和强调灾前的潜在因素所构成的脆弱性以及强调应对与适应能力对脆弱性的影响。社会脆弱性的基本研究命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风险不平等命题,其二是社会分化命题。
其次,葛老师通过对“社会脆弱性评估模型”的讲解,为我们阐述了遭遇—反应模型(RH)、压力释放模型(PAR)、地方风险模型(HDP)这三种社会脆弱性评估模型。遭遇—反应模型强调承灾体对致灾因子或环境冲击的暴露度和敏感性,关注致灾因子和灾难后果。葛老师提出将空间脆弱性嵌入之前的模型,并尝试应用于气候变化,同时将网络链接性加入之前的概念模型,尝试利用百度指数大数据。
最后,葛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恢复力。在社会系统中,脆弱力与恢复力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可以利用脆弱性和恢复力的联系,选择用脆弱性的变化速度来表征承灾体系统的恢复力水平。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可利用现有的PAC、PPC的方法来度量社会脆弱性指数。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本次精彩的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
(《河海社会学(研究生版)》编辑部洪雪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