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珍怡讲座:环境、健康与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新时期的新挑战

发布时间: 2016-11-07

2016年11月4日下午2:00,河海大学成功举办了“环境与社会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英国牛津大学跨学科区域学院高级研究员贺珍怡(Jennifer Holdaway),她作了题为“环境、健康与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新时期的新挑战”的学术讲座。此次论坛由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主持,王毅杰教授、顾金土副教授等众多师生聆听了这次讲演,并与贺珍怡研究员进行了积极地交流与讨论。

2008年以来,贺珍怡研究员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外国专家,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的联合主任。她的研究领域主要为环境、健康与发展及迁移与社会发展等方面。贺珍怡研究员此次讲演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健康、环境与发展的工作;新时期的特征;机遇与挑战;京津冀为例;国际经验;综合政策和研究需求。 贺珍怡研究员认为,中国迅速发展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从90年代末越来越明显,环境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要求不同学科的参与研究。最近7年以来,各种因素使得环境健康问题和应对措施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高价值产业、加强环保力度和更多公众参与都有利于减少污染,提高公众的健康和福祉。但同时存在很多的挑战,例如中国的不均衡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多样性,不均衡的人力资本和参与能力,区域之间和区域之内差别都很大。她以河北与北京为例指出一个地区两个现实的现状。北京有发达的经济、人力资源、财政和社会资源,所以转型相对容易。但是,河北则会困难很多。因为河北存在重工业集中、教育水平低、资源缺乏等问题。从欧美去工业的经验出发,她认为由于教育与技能的要求不同,虽然会有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出现,但是劳动力不一定容易转移。很多工人不具备高价值产业的人力资本,所以人口迁移和依靠社保是政府选择的扶持政策。收入与健康不是直线关系,但相对和绝对贫困都影响健康和福祉。她认为我们需要关注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问题,保证减少污染,避免环境污染风险的不公平分布,避免环境保护政策成本的不公平分布,提出环境保护要和社会政策同步走。

最后,她指出社会科学家的自我定位问题。社会科学家以前的角色是倡导更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强调的是无成本的环境保护。但是,环境保护不是无成本的,成本的分布又是不均匀的。这一成本很可能会集中在相对贫困的地区和人群身上。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位,保证环境和社会保障同步开展,使得富裕地区和人群承担其应该承担的成本,而不是推卸责任。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就环境与贫困的关系问题、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断裂问题以及社会学应该如何研究环境和健康等问题与贺珍怡研究员进行了交流。最后,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对贺珍怡研究员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与会师生对贺珍怡研究员的精彩讲座予以热烈的掌声。

 

 

(《河海社会学(研究生版)》编辑部 钱志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