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环境与农村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 2016-09-14

    2016717下午,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环境与农村发展”论坛在兰州大学医学校区杏林楼401室举行。本论坛由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长三角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河海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中心、河海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办,论坛负责人是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阿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前任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教授以及来自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地方社科院及党校的4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陈阿江教授主持,宋林飞教授及洪大用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先后作了主题发言。

    宋林飞教授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具体涉及“环境与农村”、“环境与社会稳定”、“人类宜居环境”、“生态现代化”及“城乡环境统筹”几个问题。“环境与农村”方面,宋林飞教授以江苏农村整治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宋林飞教授认为,江苏村庄整治已经有十年时间,江苏的村庄整治,特别是苏南地区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效果。“环境与社会稳定”方面,宋林飞教授强调,近年来,环境冲突事件频率、比重比较高,在研究社会风险、社会稳定等问题时,环境问题非常重要,环境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人类宜居问题”方面,宋林飞教授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环境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生态现代化”这一问题上,宋林飞教授认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最后,宋林飞教授认为,既要使村民有城市的生活方式,也要使城市环境质量延伸到农村,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民众的环境满意度。

    洪大用教授发表了“发展、环境与农村的未来”的主题演讲。洪大用教授强调,发展是中国的基本和平问题,发展至关重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发展过程中的国际冲突,都是正常现象,不能因此而否定发展,但也不能对此不重视。在“环境与农村发展”这一问题上,洪大用教授强调,研究环境问题,更要讨论并关注其背后的结构性等深层次原因。随后,洪大用教授分享了个人在做“农村环境问题”的三点体会。首先,怎么看待农村。中国之大,地区差异性较强,比如皖南生活垃圾问题较严重,而西部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在做研究时,需要根据地方实际,用精准语言来分析当地环境问题,这也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基本视角和方法论态度。其次,既要关注可见的问题,更要关注不可见的原因。生态破坏、垃圾污染这些是具体的问题,但更要关注问题背后的制度、文化环境等深层次的原因。第三,要看到破坏的力量,也要看到治理的效果。有些环境问题是过程中的问题,但问题也在被不断地改善。

    宋林飞教授、洪大用教授主题发言结束后,论坛正式开始。本论坛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环境发展与社会治理”,洪大用教授主持。具体发言人分别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唐国建,发言题目为:《游离于城乡之间:环境变迁下新生代海洋渔民的生计方式选择研究》;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王琰,发言题目为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Behaviors: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Governance in a Cross-National Context大连理工大学讲师艾丽娟,发言题目为:《城乡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分析》;河海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畅,发言题目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工作关系研究——以第三方介入南京市J社区环境治理为例》;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程鹏立,发言题目:《页岩气开发的社会风险研究》;江苏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丹,发言题目:《环境非正义与健康风险——美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卢春天,对第一单元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农村环境问题及城乡垃圾处置”,陈阿江教授主持。具体发言人分别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龚继红,发言题目:《合作社会员身份有助于农民亲环境行为的改善吗?——以农业废弃物处置行为为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讲师夏循祥,发言题目:《农村垃圾处理的文化逻辑及其知识治理》;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艺发言题目:《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现状及模式的政策性对策探究——以成都市为例》;宁夏医科大学副教授马国栋,发言题目:《农村面源污染:状况、社会机制及治理》;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林蓉,发言题目:《高值农业的发展与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基于河南省孟津县的调查》;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王泗通,发言题目:《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困”与“解”——以南京市单位型E社区为例》。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涛对第二单元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第三单元主题为“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卢春天副教授主持。具体发言人分别为:青海大学省情研究中心讲师郭海青,发言题目:《藏区地方话语结构与生态保护实践研究——以青海安多藏区S村为研究个案》;宁夏党校、行政学院副教授马红梅,发言题目:《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基于环境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志坚,发言题目:《西北农民对气候变化行为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西南民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讲师隋艺,发言题目:《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生计模式变迁及困境研究》;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闫春华发言题目:《三方联动:呼和浩特大青山南麓生态治理的路径选择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副教授马国栋对第三单元文章进行了评论。

     第四单元主题为“农村发展与水利建设”,王毅杰教授主持。具体发言人分别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陈阿江教授,发言题目:《水利社会学之辨》;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王伯承,发言题目:《宗族祭祀:个体化时代之乡村共同体重塑——豫东南元宵节“送灯”习俗的社会学考察》;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舒林,发言题目:《嵌入性与集群滞耗----D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吴金芳,发言题目:《从有争有序到无争无序——安徽蒋村农田水事纠纷个案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刘月平,发言题目:《乡村治理权威变迁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汪漪,发言题目:《皖江流域的圩田水利建设——以当涂大公圩为例》。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龚继红对第四单元文章进行了评论。

    最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对论坛进行总结,并对与会学者的到来和演讲表示感谢。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闫春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