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移民工程是一门科学——记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施国庆

发布时间: 2016-05-13

  成立研究非自愿移民的机构、初步建构中国移民学学科体系、主导创建国际移民网络、将社会评价纳入国家投资项目评估……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施国庆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水利经济、移民、社会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移民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建移民学学科体系

  1982年,施国庆从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水利技术经济专业教师。

  1987年,水利部计划在河海大学设立水库移民专业,施国庆被安排参与筹建工作。

  在施国庆的引领下,河海大学于1992年成立中国移民研究中心,研究非自愿移民。此后,该校在不同学科下设立了移民技术经济及管理、移民社会学、移民管理学等方向,并于2004年设立了移民科学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逐渐使移民实现了从一项工作一门科学再到一个学科的转变。

  跨学科开展移民研究

  在3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施国庆承担了100多项与移民相关的课题,主持完成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等6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移民研究工作,并受邀担任多个国外水利工程项目的国际专家组成员。

  移民研究必须顶天立地,既要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又要立足于农户、社区、企业和地方实际,扎实地开展田野调查工作。”1990年,施国庆第一次进行水库移民田野调查。当时去的是贵州省黔西县化屋基苗族自治乡,因东风水电站的建设需要,该乡在乌江边上的三个苗族村落面临搬迁。他告诉记者,乌江流域山高坡陡,交通奇差,雨多路滑,所以田野踏勘、入户调查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随着研究深入,施国庆先后将移民研究扩展至工程移民、环境移民、灾害移民等方面。移民研究涉及多门学科,不仅要关注移民搬迁问题,还要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发现其背后的科学问题。他说。

  2000年,施国庆与国际著名移民研究专家泰德·唐宁、迈克尔·塞尼主导创建了国际移民网络,为中国和世界的移民研究架起了学术交流的桥梁。

  开拓社会评价研究

  施国庆说,重大投资项目亟须开展社会评价研究。过去我们做项目只看经济、财务、环境效益,对其社会影响和效益评价很少,其实这类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也很棘手。处理得好能让工程发挥其应有效益,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大量社会问题。他说。

  1990年,施国庆开始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后拓展到其他工程领域。2000—2002年,他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能力建设国际专家组副组长,协同国家有关部委、相关单位合作研究,后出版了《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推动社会评价被纳入国家投资项目评估内容和管理程序。

  2009—2011年,施国庆在住建部城市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研究课题中,建构了社会分析社会管理计划社会监测评估的社会评价理论分析框架,推动了中国第一部行业社会评价标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导则》的颁布。

  社会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空间很广。施国庆目前从事“‘一带一路社会政策研究中巴经济走廊的社会风险管理研究“‘一带一路存在大量的投资贸易和基础建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如何预测、管控或降低项目可能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提高项目的正面社会影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他说。